“青”力而為 “團”進致遠 |
|
|
|
“青衿礪志拓新程,團旗獵獵筑夢行。”2023年9月,海東基礎設施工程項目部團支部成立,這支隊伍一路聚焦急難險重任務,以“保履約、促生產、重安全、強質量”為目標,在青海省零碳產業園區污水廠、河湟新區冷鏈物流倉儲、青海省中醫院河湟院區等重要民生工程建設中勇挑重擔,圓滿完成了2024年度目標任務。他們用青春熱血澆筑理想,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忠誠擔當,讓團旗在雪域高原的施工一線高高飄揚。 青年擔當筑基石 “青年就要有活力,青年團隊是項目高質量履約的關鍵力量。我們要充分發揮青年先鋒作用,帶動全員共同奮進。”這是項目團員常掛在嘴邊的話,更是他們躬身踐行的座右銘。在河湟新區冷鏈物流倉儲項目建設初期,青年技術骨干深入施工一線開展調研,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為項目科學規劃提供堅實依據。 “冷鏈2號冷庫本周四要澆筑,物資計劃報了嗎?”“污水廠管線下周就開挖了,征拆手續好了嗎?”“下周的施工計劃是否上報?”面對緊張的工期和復雜的技術難題,青年團隊迎難而上。晨光熹微時,他們的身影已出現在工地,認真檢查施工材料與設備;夜幕深沉時,辦公室的燈光依然明亮,他們圍坐研討圖紙,反復優化施工方案。當遇到復雜地質問題時,青年技術小組迅速組建攻關團隊,查閱大量文獻,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分析研究,最終提出了創新性的地基處理方案,確保了施工進度,推動冷鏈工程關鍵節點提前11天完成,為后續施工贏得寶貴時間。 “作為項目的螺絲釘,我們既要扎根每個施工點,更要一盯到底,把隱患、問題和難點都清清楚楚地記錄下來。”在施工現場,網格員、群安員、青安崗帶領一線作業人員爭當安全“吹哨人”,深入各施工點排查質量安全隱患,將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手段與傳統管理相結合,持續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在他們的努力下,項目部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2024年項目部被評為“青海省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 科技賦能新突破 “管線工作井已經深達10余米,該如何看到井底情況?” “臨邊作業如何實現智能安全提示?” “怎樣才能實現遠程實時監控施工現場?” 面對這些制約施工進度和安全的痛點難題,項目部團支部青年技術骨干主動請纓,積極與業主、監理、設計方、外部專家溝通聯系,從資源配置、材料管理、安全質量管控等方面入手,鉆研新技術、新設備,將智慧工地理念深度融入施工全過程。實時攝像監控系統讓“千里眼”成為現實,“智慧塔吊”遠程操作系統實現精準吊裝,安全積分超市激發全員參與熱情,智能監控系統24小時守護施工安全,揚塵噪聲檢測儀實時反饋環境數據,VR安全體驗區讓安全教育身臨其境…… 通過科技賦能,項目施工效率顯著提升,質量管理取得突破性進展。2024年,項目部2項創新技術榮獲“青海省質量創新項目”成果三等獎,QC小組成果榮獲青海省質量管理小組技術成果二等獎,項目部斬獲2024年度青海省質量信得過班組管理成果二等獎,并成功取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 精細管理出效益 “這兩天鋼筋價格持續走低,要抓緊窗口期囤采后續使用的鋼筋量。” “冷鏈物流倉儲項目施工圖紙上的臨時施工便道和永久使用通道地點一致,咱們按照永久使用通道的標準施工,可以節約施工成本。” “污水廠廠區支護可以采用‘支護灌注樁+咬合樁施工’技術,既保證質量又節省成本。” 這些閃爍著智慧火花的錦囊妙計,都來自項目青年團員的日常討論。細節決定成敗、點滴蘊藏效益,他們以“省一分錢比賺一分錢更容易”為座右銘,將開源節流理念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在提質增效、履約創效、降本增效等方面下足功夫。 項目部青年管理團隊堅持“以現場保市場”,加強標準化管理,以項目優質履約獲取高質量訂單。團隊成員精耕細作,建立起全方位的成本管控體系。深入開展市場調研,進行細致的詢價摸排,把握原材料價格波動規律實施戰略囤采,同時與供應商進行多輪談判,成功壓低蒸壓粉煤灰磚、混凝土等主材單價;采用永臨結合施工方案、優化施工工藝提高材料利用率、建立廢舊物資回收機制等手段,為項目創效增收。 項目團支部書記表示:“我們年輕人既要敢想敢干,更要精打細算。每一個優化建議、每一分成本節約,都是對項目效益的直接貢獻。”正是這種主人翁意識和精益求精的態度,讓青年團隊成為項目創效的中堅力量。 回饋社會展風采 “謝謝叔叔們送的新書包和體育用品。”“謝謝你們對孩子們的關心,感謝你們的善舉”。在青海省福利院里,歡聲笑語此起彼伏。項目部青年志愿者正在為孩子們分發精心準備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物資。嶄新的書包、成套的文具、各式體育器材……每一份禮物都寄托著他們對孩子們的殷切期望。 這只是項目部青年志愿服務的一個縮影,在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的同時,項目部團支部始終牢記社會責任,積極開展“螢火蟲”志愿服務活動,與當地社區建立長效幫扶機制,定期走訪慰問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好孩子,謝謝你們的關懷。”在87歲的張大爺家中,青年們不僅送來了米面糧油等生活必需品,更與老人促膝長談,詳細了解他的生活困難和健康狀況。“你們就像我的親孫子孫女一樣貼心。”老人握著志愿者的手久久不愿松開。“大爺一定要保重好身體,有困難和我們說。”一聲聲問候,一句句叮囑,傳遞著青年團員對困難群眾的關心和關愛。 “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我們不僅要建好工程,更要傳遞溫暖。”項目部團員李工表示。一面面錦旗、一封封感謝信,見證了這支青年團隊的責任擔當。他們用鋼筋水泥筑就精品工程,更用愛心善舉搭建起通往民心的橋梁,讓青春之花在奉獻中綻放出最絢麗的光彩。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上,海東基礎設施工程項目部團支部通過實戰錘煉,團隊成員在技術、管理、協作等方面實現了全方位的成長蛻變,他們如同一顆顆充滿活力的種子,在高原建設的沃土中生根發芽,成為項目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工程建設的廣闊天地中書寫著屬于新時代青年的精彩篇章。 |
|
|
【打印】 【關閉】 |